close

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一環大家都知道,那是看農曆還是陽曆(現在人說的國曆)日期會比較固定?」
通常十個有九個都會回你:「當然是農曆呀!」一個回答:「冬至不是都在同一天有什麼好固不固定的?」
可真得是看農曆嗎?先來看看近十年的冬至時間。

 

冬至是國曆還是農曆.jpg

 年  農曆時間    國曆時間
戊子 十一月(小)廿四 2008/12/21
己丑 十一月(大)初七 2009/12/22
庚寅 十一月(小)十七 2010/12/22
辛卯 十一月(大)廿八 2011/12/22
壬辰 十一月(大)初九 2012/12/21
癸巳 十一月(小)二十 2013/12/22
甲午 十一月(小)初一 2014/12/22
乙未 十一月(大)十二 2015/12/22
丙申 十一月(大)廿三 2016/12/21
丁酉 十一月(大)十六 2017/12/22
有沒有發現冬至大多都是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!
「節氣其實用陽曆(也就是國曆)是比較快對精準的,日期幾乎是固定的,冬至是這樣,夏至也是國曆的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。」

 

#陽曆較精準的主要原因
是陽曆是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圈來計算一年、
而農曆(陰曆)以是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個月。
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圈來計算,真正所需時間為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,我們簡化成一年為365天,然後累積四年多一天,放在2月第29日,稱為閏年。
至於陰曆,它是以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個月,然後十二個月為一年,月亮轉一圈大約是29天12分44秒,因此,陰曆訂大月為30天,小月為29日,一年才354天,所以陰曆不是累積幾年才多一天,它是用閏月的。

 

#廿四節氣是看不同季節中午時太陽的位置來製定
而古代在訂定廿四節氣是看不同季節所見到中午時太陽的位置,其仰角的高低並不相同,來訂定節氣,即然用太陽作判斷以太陽作曆法的國曆相對準確。
不過,因為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型的,有一點傾斜,所以依陽曆的節氣日期會有一天或兩天的變動。(網友指正那個是 日晷)
 

還沒發明國曆前,古人們是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,根據全年觀測的結果發現,夏季時其陰影似乎較短,冬季時則較長,顯然隨著季節的變化,竹竿受陽光照射造成的陰影,其長短會跟著變化,因此取中午時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〈至就是到頂的意思〉,又稱日北至或日長至,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,又稱日南至或日短至,大約殷商時人們已知道立竿測影來定季節,另外在春秋兩季裡發現,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,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,據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已經提到在二分二至時做觀測,有了二分二至以後,雖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安排,但一年中氣候變化很大,且二分二至之間相隔時間很長,必然無法滿足農民生產上的實際需要,因此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。按推測一定是先增加四季的開始,即是合稱四立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四立與二分二至稱為 「分至啟閉」,亦稱為八節,隨著農業的發展,指導農事所需的節氣數目越來越多,到了秦代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已經載有立春、雨水、立夏、小暑、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霜降等節氣名稱,到了兩漢時期,由於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,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書中的天文訓篇裡,二十四節氣已齊備且和現在的名稱完全相同,由此可斷定在兩漢時二十四節氣就已完備。
 

#冬至 是12/21或12/22?要如何時知道請參考以下的計算公式:
冬至日期(東八時區)的計算公式:(y×d+c)-l
公式解讀:Y=年數後2位,D=0.2422,L=閏年數,21世紀C=21.94,20世紀=22.60。
舉例說明:2088年冬至日期=[88×0.2422+21.94]-[88/4]=43-22=21,12月21日冬至。
例外: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。


資料來自網路整理

arrow
arrow

    小學堂-太子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