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冬至湯圓.jpg

原來冬至的湯圓有這麼多的名堂!?
「圓仔」、「圓仔母」、「冬至圓」、「做雞母狗仔」、「餉耗」、「圓仔釘」....。

 

 

 

湯圓是中國人很早就製作發明的一種食物,在古時候稱為「牢丸」或「粉圓」,是糯米製成的一種食品。
由於糯米具有粘性,搓成圓形,「黏」寓意「家和傳結」。「圓」是「圓滿團圓」,配以甜湯,表示「甜甜蜜蜜」,因湯圓具有這兩個特性所以有著象徵「圓滿、團圓」,因而台灣民間活動中婚禮、入厝、入廟、做三年、安神位等典禮,都看得到它的身影。
而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、圓滿之意外,也有「取其圓以達陽氣」之意。古書云說:「冬至日以糯米粉為圓,或曰:天圓也,陽也,取其圓以達陽氣。」因為古時候即有天地的觀念,天代表陽、幹之意,而冬至之後陽氣開始日慢慢回升,故說「冬至一陽生」 (圓形的糯米湯圓,意在象徵渾圓的天體。為了希望使冬至初生的一陽之氣,能够透進自己家中,以求吉祥。

 
在冬至前夜,先把糯米浸水,用石磨磨成米漿,壓榨水分,成為「圓仔棲」,然後動員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(俗稱圓仔),分為紅、白兩種,紅的是用「紅花膏」染成(紅的取義「吉祥」 ,白的取義「潔白」。)
而以前富裕人家,也有搓成數倍大的「圓仔」,裏面包著糖和土豆麩(花生研磨成粉),紅白各六顆,稱為「圓仔母」,不論是「圓仔」或「圓仔母」,因為在冬節使用,所以又稱為「冬至圓」。
家中若有小孩,就讓他們用染色的圓仔(生粿)來捏塑一些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,俗稱「做雞母狗仔」(這是祈求六畜興旺,百果豐登的意思)。

 
冬至的清早,家庭主婦必須早起「浮圓仔」(用糖水煮湯圓),並準備祭拜神明、祖先,並且享用「冬至圓」。
湯圓拜過祖先後,照例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上、窗戶邊、椅桌下、床櫃邊 ... 等處,稱為「餉耗」(有個動人的故事,請容後說明)

 

在台灣傳統習俗裡,冬至也是耕牛的生日,水牛是所有農人最無怨無悔、任勞任怨的耕作夥伴,由於過去農民習慣在冬至這天進行土地交易,或是繳交田租給地主,因此在冬至這天會讓耕牛好好休息一天,農人會準備湯圓與煮熟的番薯,或是水果給耕牛食用外,還會在牛的額頭與牛角上黏湯圓慶祝,這樣的慶祝儀式被稱為「圓仔釘」。


據說,吃冬節圓時,還有孕婦用來占卜生男生女,方法有兩種:一種是將冬節圓就著火烤,如果湯圓脹而不裂則生男,如果膨脹破裂了則表示會生女孩;另外一種是將放在篩子裡頭的圓仔,每次取出兩顆,取到最後,如果只剩下一顆,預兆生男,如果沒有剩下,則可能生女。

 
資料來自網路整理

arrow
arrow

    小學堂-太子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